关于快乐
作者:本站
来源:本站
今天很多人将“快乐”作为幼教的主题,给孩子快乐童年成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理直气壮的追求。“快乐成长”、“快乐学习”、“愉快教育”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。也许是因为今天的教育给人留下了太多的痛苦,也许是父母的童年有太多的苦难。家长说:“我们大的愿望是希望孩子快乐!只要孩子快乐就行,学不学、学多少都不重要!”(但这不是真心话,一旦孩子在学业上落后,家长的痛苦不言而喻),幼教机构说:“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快乐成长!给孩子自由,让孩子尽情、尽兴地玩!”于是,两者找到了共鸣。
然而,让人生快乐并不简单。快乐基因仿佛并不存在于孩童时时、处处的快乐体验之中。儿时事事顺心、处处满意、随心所欲、自由自在,往往是一生不幸的开始。也许言过其实,但世间多少人应了“少小不努力、老大徒伤悲”的诗句。
何为“快乐”?又怎样理解“快乐”?有谁深刻思考过或剖析过这一“快乐”命题?
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,也是一种情感状态。但这种状态的长久稳定存在,必须建立在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的基础之上。一种乐观的、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,是我们需要获得的快乐证书。
尽管,培养和保持快乐的心情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。但快乐决不是成长与发展的全部,因此无法替代成长与发展;快乐也不是一个抽象的而又模糊的概念,有着多个层次的含意,因此,也不可以一概而论。而家长要意识到的是,培养乐观、积极的心理品质,远比让孩子体验一时的快乐、满足来得更加重要。 追求让孩子事事满足、处处高兴、总是快乐,不仅不会培养出乐观、积极的心理品质,而且更容易使孩子在未来变得更加不快乐。
其一,快乐的性质本身不同。其中,“快”,可解释为“愉快”、“痛快”、“爽快”等,是一种所谓的“快感”,但无论是什么样的一种快感,都仅仅是一种心理体验与感受;而“乐” 、“及时行乐”是一种乐,“吃喝玩乐”是一种乐,“尽情享乐”是一种乐, 行乐也好,玩乐也好,享乐也罢,它们的特点是“寻欢作乐”, 更多的是生理需要的满足;而安享“天伦之乐”是一种乐,一种“安乐”,“助人为乐”、“乐善好施”是一种乐,“乐观、乐学、乐思”是另一类乐,它们的特点是一种升华到精神层面、心灵层面的快乐与享乐。而“乐观”则指的是一种心理品质,真正的快乐源泉。因此,“快乐”的享受有不同的层次,从追求物质的享乐到追求精神的享乐,人生境界大不相同。
家长希望看到孩子满足而快乐的感觉,更多地是基本的身心需要,由于需要存在着不同的层次,因此,人的快乐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的层次。教育则是帮助个体升华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,去实现更高层面上的快乐。教育的目的是让学习成为一种享乐,让孩子乐学、乐思、乐做,乐此不疲,让孩子感悟智慧的满足,精神的享受!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乐观、进取、积极、向上的心理品质,使之成为一生发展的动力。
其二,“乐”不是情感世界的全部,也不是“情商”的全部,仅仅是所谓七情“喜、怒、哀、乐、悲、恐、惊”之一,人的成长不可回避地要经历各种情感体验与情感状态,自古人们就意识到“磨难兴才”的道理。一句“自古纨绔少伟男”道破人才成长天机,而“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,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”的古训,虽然过于功利,但也从一个方面告诉人们,让孩子时时处在快乐的满足之中,不是促进儿童发展的“真经”。百味人生本就是“喜、怒、哀、乐”、“甜、酸、苦、辣”,不可回避,而经历磨难、体验挫折、承担责任、感受压力是人生大的财富,好的导师。
其三,苦乐是相对的,不知苦就难知甜,越是泡在蜜糖里长大的孩子,越是不知道蜜甜。越是没有吃过苦的人,越感受不到真正的享乐的滋味。俗话说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”,否则往往会“乐极生悲”!家长应当清楚地懂得这样浅显的道理,为了孩子的发展,不要看到孩子经受一点压力、面对一点挫折、吃一点点苦头就心神不宁、坐立不安,为孩子扫平一切成长道路上的阻碍、满足孩子所有合理的以及不合理的要求,不给孩子一星半点的压力,顺其自然。太顺利的孩子、太无忧的孩子,将来面对挫折时仍然或能保持观乐状态的很少,往往在成长到一定年龄后,容易患上心理疾病。
其四,错误地将学与吃苦联系起来,与快乐对立起来。家长应当意识到,孩子是智慧生命,喜欢智慧活动,教育的艺术在于让孩子喜欢学习、享受学习,当孩子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时,那将是一种智慧的满足、精神的愉悦、心灵的快乐!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,学习奋斗不可能是一件时刻快乐的事,需要付出、需要忍耐、需要毅力、需要吃苦。
我还想说,和“快乐幸福人生”相比,让孩子拥有“快乐幸福的童年”,这不是一个好的教育命题,而是一个错误的诱导,仿佛是在说,人的一生只有童年可以是快乐的,无知无解所以无忧无虑,教育的使命是让人既能创造地球文明,又能度过幸福人生,而不只是幸福童年,最后乐极生悲,一生不幸只有回忆美好童年。
其五,在真实的生活中,让孩子满足、顺心、高兴成为快乐的代名词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,家长可以放弃原则、牺牲尊严、迁就妥协、让步,往往只是为了一个极其短暂的需要的满足。如为了吃一块糖、上不上幼儿园,只要高兴就行,结果只是暂时性地满足了孩子却使新的需要更难满足,一让再让,导致孩子的任性发展。不仅没有为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,反到使孩子的不快越来越多。因此,家长应当知道很多需要是永远无法满足的,越是希望满足这些需要,这些需要就越是难以被满足。
其六,一时的快乐与一生的快乐。一时的快乐是一种情绪体验、一种满足,一旦不能满足时,就立刻会变得不快乐起来。而要想一生地快乐,就必须培养一种品质,一种积极向上、乐观的人生态度。只有有了这种品质,才能面对一切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。而培养这种品质不能总以让孩子事事顺心、处处满意为原则。
必须强调的是,作为一种情感体验,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,是成长重要的动力,在教育中我们不仅不能回避快乐发展原则,还要将它延伸到终身发展。在婴幼儿阶段更是如此,让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、寓教于乐固然重要,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学习本身成为享受,使孩子乐学、乐思,哪怕苦,也是苦中作乐,苦中有乐,乐在其中。当孩子进入这样一种状态时,在你看来的辛苦,也许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种乐趣、一种享受!
版权所有:岳阳市岳阳楼区英杰幼儿园
技术支持:竞网智赢